小说我,专做赝品,收藏界无人不识内容细致饱满,情节引人入胜,非常值得一看哦
《我,专做赝品,收藏界无人不识》是作者三尺妖带的经典作品之一,主要讲述梅九梅又鼎的故事,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
苏古雅集,这是万利推荐我去面试的古董店。
去面试前自然要做些功课,我上网查了查这家名为苏古雅集的古董店。
它坐落在目前金陵最古老的古玩交易市场,秦淮路古玩街上,是金陵最大的古董店。
苏古雅集本叫古雅集,有一百多年历史,后来被苏家收购,便在店名上加了个苏字,就成了今天的苏古雅集。
我和小武提前去秦淮路古玩街逛了逛,发现实际上满街的古玩摊位,东西琳琅满目,一个紧挨着一个。
但是,基本上都是假货赝品。
甚至,很多东西假的也没比万利他们买的道具真实多少。
在古玩街转了一圈没有发现短视频上那些可以捡漏的东西,我就和小武直奔苏古雅集了。
苏古雅集,坐落在古玩街正中间的位置。
古色古香,砖木结构的老建筑,两层楼,占地不小,尤其门面开阔,看上去很大气。
不愧是一百年多年历史的老店。
里面装修布置的也是相当讲究。
这苏古雅集虽然门面开阔,但是站在门口却无法一眼看见店内的陈设和人员状况。
首先走进去是一道类似玄关又不是玄关的灰色砖墙,墙中间内凹镶嵌了一圈玻璃展示柜,里面放置着各种各样的古董,灯光清淡,恰到好处。
如此,客人在外面一抬头看到的是一面十分吸睛的古董展示,而无法看到店内的情况。
这样的好处不用多言,古董店的生意自然十分讲究隐私。
展示墙的左右两头各有一扇瓶门,客人可以直接走进去,里面豁然开朗,是一间大展示厅,如同进了小型博物馆一样。
里面的陈设和灯光氛围几乎和博物馆一模一样,四周墙上挂的是字画,用玻璃罩着。
字画下面是一圈陈列柜,里面放着各种古董。
店中间,也间隔着立着一座座小岛一样的独立陈列柜,柜子里放着三件或四件一整套的东西,看上去就十分贵重。
我没想到这苏古雅集百年的老店,装修布置倒是挺前卫的,竟然没有我想象中的柜台,和站在柜台里的老板或店员。
不知道的,真的以为是进了小型私人博物馆呢!
唯一看上去不太像博物馆的地方,就是展厅的旁边设置了一个休闲泡茶的区域。
一张两米多长不规则实木大长条茶桌占据了泡茶区的大部分面积,我和小武走进去的时候,茶桌前正有人在喝茶谈生意。
我是来面试的,见有人在谈生意,所以也只好像一般客人一样慢悠悠的看着陈列柜里的古董,想等他们生意谈完了再过去说明来意。
况且,我本来就来早了点。
估计是看我和小武年纪轻轻,不太像玩古董的人,许是进来看着玩的。
所以,店里的人也就没和我们打招呼。
古董店谈生意一般相互之间讲话的声音都比较轻柔,这也算是行业特点吧。
但是,我进来看古董还没两三分钟,就听到茶桌边一个男人的声音叫了起来。
“你这什么眼力,还金陵第一古董店呢?你好好看,我这佛像给好几家看过了,正儿八经明宣德的铜像。”
听得出来,这不是苏古雅集在往外卖东西,而是在收东西。
古董店和一般店铺不一样,开门买卖都是生意。
而且由于古董的特殊性,买比卖更重要,所谓七分买,三分卖。
因为古董不比一般商品。
一般商品有保质期,就算少数没有保质期的东西,那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产生贬值的。
但是古董不一样,原则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升值。
古董,只有收不到的,没有卖不掉的。
因此,收货比卖货更重要。
和一般店铺进货是批发不同,古董店没办法批发,进货渠道也不确定唯一。
只要有古董,都可以卖给古董店,哪怕是从这里买回去的,现在再卖给古董店都行。
“不好意思啊,您这佛像我真看不到代。”茶桌后面面朝门口坐着的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满脸笑容的将手中的一尊铜像轻轻放在了刚刚大声说话的男子面前。
“怎么看不到代?看底款,宣德的,都好几家看过了,要不是价格没谈拢,我早就出手了。”
“我说实话啊。”那五十多岁的男子一看就是老板之类的人,说话很是客气。“如果谁家愿意当宣德的佛像收了,我建议您赶紧出了,别管给多少钱。”
“什么意思?这佛像难道还是假的不成?假的能做成这样?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这佛像做的的确不错,形象逼真生动,和一般的仿制品神情僵硬相比起来,的确很有水平。但是,再逼真它也不是真的。”那老板说着又随手拿起茶桌上的佛像放在手中掂了掂。
“明朝的铜造像比你这个轻多了,因为明朝的铜资源比较紧张,匠人们在制作铜像时都精打细算,不会浪费一点铜。所以,明朝的铜像技艺也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也算是它贵的原因。但是后世仿制的铜像就没必要省铜了,因为太省了反而费工,对技艺太苛求,仿制也不划算。所以,鉴定明朝铜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铜像的重量。”
老板再次掂了掂铜像,“我不说多,三十来年经手的明朝铜像少说也有十件往上了,你这铜像的分量比正宗明朝的至少重了约一成。算是仿的不错,但,终究不是真的。一般稍微对明朝铜像有研究的,应该都能看的出来。所以,如果真有人看好这是宣德的,我真建议你赶紧出手。”
老板对面那男子听得是脸色微红,看的出来这家伙肯定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了。
“你这说的是一般规律,也不是百分百就都这样吧?万一明朝就有人不小心多用了点铜呢,皇帝也没规定多用了要杀头,谁说一定就很轻的?”
“是,您这话也没错,的确不是百分百,这只是总结出来的鉴定规律。但是,古董这行,打破规律的东西,如果找不到出处,宁愿不要,也不能买错。”
“不是,不确定那就价格便宜点么!万一是真的呢?那你们不就赚大了!你看看就我这件佛像,多少你们店出个价,能卖我就懒得在跑其他家了。”
听得出来,卖家说这话其实就很明显表明了这铜像是个赝品,他也是知道的。
我一边听着这两人的对话,一边慢悠悠的经过泡茶区。
我瞄了一眼茶桌上的那尊佛像,不禁也是一惊。
这佛像如果真是仿的,还真仿的不错,用眼睛光看绝对看不出任何破绽。
明佛像的那种逼真形象,和庄严慈穆的佛态俱都丝毫不差。
而且,佛像从视觉上看也是很到代的,不像很多仿制品要么年代感缺失,一看就是仿制的。
要么就是仿过头了,年代感生硬。
而这件铜像,满满的时间积淀,包浆厚实温润。
如果它是现代仿品,那绝对是出自做旧大师之手了。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Copyright © 2019-2021 xs.2i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