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小说 >

忆荆轲刺秦王全文阅读_忆荆轲刺秦王全文免费阅读

2025-11-07 16:18    编辑:猫七
  • 忆荆轲刺秦王

    名字是《忆荆轲刺秦王》的是作家神风之涯的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

    神风之涯 状态:已完结 类型:古代言情
    立即阅读

《忆荆轲刺秦王》 小说介绍

...

《忆荆轲刺秦王》 第1章 免费试读

一匕首邯郸城的贫民窟像块浸了霉的破布,贴在漳河边上,风一吹就簌簌掉渣。

徐夫人的铁匠铺藏在最里头,门是半截烂木,挡不住风,也挡不住秦军马蹄扬起的尘土。

铁炉烧得正旺,红得像要吞人的兽眼。徐夫人光着膀子,脊梁上的汗珠子滚到腰眼,

砸在铁板上“滋”一声,瞬间没了影。他不是娘们,是个满脸胡茬的糙汉子,祖上是铸剑的,

传下“徐夫人”这个名号,跟玩笑似的,一叫就是几十年。“师父,这刀真要淬毒?

”徒弟小三子蹲在风箱旁,手拽着木杆,脸憋得通红,声音发颤。徐夫人没应声,

铁锤“哐当”一声砸在烧红的铁块上,火星子溅出来,烫得小三子赶紧缩脖子。

铁块在砧子上慢慢变样,成了三寸长的匕首,刃口薄得像纸,透着寒气。“凉水里过过。

”徐夫人把匕首扔进水桶,“刺啦”一声,白汽往上冲,呛得小三子直咳嗽。

桶里的水结了层薄冰,这是祖传的法子,能让刀子利得吹毛可断——断头发,也断人命。

墙角的陶罐里,黑粉末透着腥气,是十几种毒草熬的,据说见血就死。徐夫人用鹿血拌了,

细细抹在匕首上,刀子瞬间变成暗紫色,像块烂茄子,却比任何利器都吓人。“师父,

燕国太子给的金子够多,咱为啥不跑?”小三子看着匕首,浑身发毛,“这活儿干了,

秦国官府能饶了咱?”徐夫人摸了摸腰间的旧剑,剑鞘上的“守义”二字磨得快没了。“跑?

跑哪儿去?”他声音沙哑,像被砂纸磨过,“赵国没了,爹妈死在秦军刀下,我这双手,

除了铸剑,只会杀人。”他把匕首用黑布裹了,塞进桐木匣,沉甸甸的,压得手脖子发酸。

“燕国太子要杀嬴政,我要报仇,各取所需。”小三子接过木匣,手心冒汗。“师父,

这匕首……会不会遭报应?”徐夫人笑了,露出黄牙,比匕首还寒碜。“这年头,

活人都活不成了,还怕报应?”他抡起铁锤,又砸向一块铁块,“你把它送到蓟城,

告诉太子丹,刀子够快,毒够烈,能不能成,看他的造化,也看这天下的造化。

”铁炉的火光映着徐夫人的脸,一半明,一半暗。风从烂木门缝里钻进来,

吹得火光摇摇晃晃,像个苟延残喘的魂。小三子揣着木匣,踩着月光出门,身后的铁锤声,

一声比一声沉,砸在邯郸城的黑夜里,也砸在乱世的骨头上。

二酒与信蓟城的贫民窟比邯郸更破,土坯房歪歪扭扭,像醉汉扎堆。荆轲蹲在自家门槛上,

用豁口陶碗喝着劣酒,酒里掺着沙土,咽下去像吞了把碎玻璃。“荆卿!荆卿!

”太子丹的侍从跑得气喘吁吁,锦袍被泥点溅得斑斑点点,活像块花补丁,“太子爷有请,

说有天大的事找你!”荆轲眼皮都没抬:“天大的事?能大过我这碗酒?”他晃了晃陶碗,

酒洒出来,在地上洇出一小片深色,“太子爷的事,无非是秦军压境,睡不着觉罢了。

”侍从急得直跺脚:“荆卿说笑了!太子爷备了鹿肉、好酒,还有黄金,就等你去呢!

”“黄金?”荆轲眼睛亮了亮,放下陶碗,拍了拍身上的土,“早说嘛,我这人,别的不爱,

就爱听‘黄金’二字。”荆轲起身时,长袍扫过满地的枯草,他顺手捡起墙角的一根木杖,

慢悠悠地跟着侍从走。路过集市时,恰逢秦国使者的车驾经过,马蹄踏得石板路咚咚作响,

百姓们纷纷跪地避让,唯有荆轲站着不动,目光直勾勾地盯着车驾上“秦”字大旗,

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嘲弄。东宫的奢华让荆轲眯起了眼。雕梁画栋,

金砖铺地,青铜鼎里煮着鹿肉,香气直钻鼻子。太子丹亲自迎上来,脸上堆着笑,

比荆轲喝的劣酒还甜:“荆卿,久仰大名!今日请你前来,

是想托你一件关乎燕国存亡的大事。”荆轲毫不客气,抓起一块鹿肉塞进嘴里,

含糊不清地问:“杀嬴政?”太子丹愣了一下,随即连连点头:“荆卿果然聪慧!

秦军灭韩破赵,下一个就是燕国。我愿以举国之力,托你刺杀秦王,只要他一死,秦国必乱,

燕国可保!不过嬴政戒备森严,身边猛将如云,要接近他难于上青天。

我已备下樊於期的首级,还有一把绝世匕首——”他转身从内室取出一个桐木匣,打开黑布,

暗紫色的匕首赫然在目,腥气扑面而来。“这是赵国名匠徐夫人所铸,淬了剧毒,见血封喉。

”太子丹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我已让人把它卷在地图最里面,到时候图穷匕见,

必能一击得手。”荆轲伸手拿起匕首,指尖刚触到冰凉的剑身,

便觉得一股寒意顺着指尖蔓延全身。他想起在卫国时,老匠人把“守义”剑塞给他,

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这把匕首,却藏着最阴毒的杀意。“我不去。

”荆轲把匕首放回木匣,放下手中的肉,端起白玉杯一饮而尽,“我是侠士,不是刺客。

杀人容易,成事难。嬴政一死,秦国必会大乱,到时候六国互相攻伐,百姓又要遭殃。

”太子丹愣住了,他没想到这个传说中豪爽好杀的侠士,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他沉默片刻,

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荆轲:“这是邯郸城破时,我派人事先救出的赵国百姓的求救信。

秦军屠城三日,血流成河,孤儿寡母无家可归。荆卿,你游历各国,见惯了战乱之苦,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燕国重蹈赵国覆辙?”荆轲展开书信,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

有的字还被泪水晕开。最末一行,是个孩童写的“求活”二字,笔画稚嫩,

却透着撕心裂肺的绝望。他突然想起卫亡国时,老匠人把剑塞给他后,转身冲向秦军的背影,

想起自己这些年游历各国,所见的残破城池、流离失所的百姓——原来“为国为民”,

从来不是句空话,是无数人想活却活不成的绝望。嘴里的鹿肉突然变得苦涩,荆轲放下书信,

眼神从先前的戏谑变得凝重,又渐渐燃起决绝。他的手微微颤抖,杯中剩下的酒洒在案上,

晕开一片深色的痕迹,像极了匕首上的毒。“太子,”荆轲放下书信,眼神变得坚定,

“这活儿,我接了。但我有个条件。”太子丹喜出望外:“荆卿但说无妨!

”“我要喝最好的酒,吃最肥的肉,还要高渐离的筑声壮行。”荆轲笑了笑,露出一口黄牙,

“另外,黄金可不能少,我要是死了,也得给地下的老匠人带点‘酒钱’。

”太子丹连忙答应:“都依你!都依你!”荆轲又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这东宫的好酒,

却不如贫民窟的劣酒喝着痛快。他知道,从接下这活儿的那一刻起,

他就不再是那个游手好闲的侠士,而是要踏上一条不归路。离开东宫时,天依旧是铅灰色的。

荆轲揣着太子丹给的黄金,直奔燕市找高渐离。刚到市口,就见那汉子抱着筑蹲在墙角,

正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着什么。“渐离,”荆轲把酒囊扔过去,“收拾收拾,三日后易水畔,

给我弹一曲壮行。”高渐离接住酒囊,抬头一笑:“早等着呢!你这趟差事,

我这筑不弹得惊天动地,都对不起你那口黄牙。”荆轲咧嘴一笑,转身往家走。

铅灰色的天压得更低了,仿佛要把这乱世的苦难,都压进易水的浪涛里。三易水寒三日后,

蓟城的风裹着沙,刮在脸上像刀子。易水畔的芦苇被吹得东倒西歪,秆子互相摩擦,

发出呜呜的声响,活像一群受了委屈的泼皮在哭嚎。荆轲揣着裹了徐夫人匕首的地图,

手里拎着樊於期的首级木匣,沉甸甸的,坠得胳膊发酸,却也让他心里格外踏实。

他刚走到河边,就见太子丹领着一群官吏站在土坡上,穿得绫罗绸缎,

在这荒郊野岭里显得格外扎眼,像一群插在泥地里的彩纸人。高渐离早已坐在一块石头上,

怀里抱着筑,指尖在弦上摩挲着,琴弦上沾的尘土被风一吹,簌簌往下掉。见荆轲来,

他咧嘴一笑:“荆卿,你可算来了,我这筑都快等凉了。”荆轲把木匣往地上一放,

“咚”的一声,惊飞了几只水鸟。他掏出怀里的酒囊,扔给高渐离:“东宫顺的,

比燕市的劣酒强点,配着这风喝正好。”高渐离拔开塞子,猛灌一口,辣得直咧嘴,

却还是点头:“够劲!等你走了,我可没这好酒喝了。”太子丹连忙凑上来,脸上堆着悲戚,

眼角却没半点湿意:“荆卿,此去凶险,燕国的存亡,就全托付给你了。

”他身后的官吏们也跟着附和,声音软绵绵的,像没吃饱饭。荆轲瞥了他们一眼,没接话。

他此刻心里,没有忐忑,没有畏惧,只有一片清明。他想起东宫那封晕着泪渍的书信,

想起徐夫人铁炉里跳跃的火光,想起老匠人“守义”二字的嘱托,

想起那些在战乱中苦苦求活的百姓。他弯腰捡起木匣,解开地图的丝线,

露出一角暗紫色的匕首,寒光一闪,惊得旁边的秦武阳往后缩了缩。

这十三岁就敢杀人的少年,此刻脸白得像张纸,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都泛了白。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